騰訊華為等攜手推“種子計劃”
原標題:騰訊華為等攜手推“種子計劃”郭晨。譚冰梅攝11月16日,首個聚焦城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領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在深圳發布。據悉,“城市夢工廠”是以深圳特區建設發展集團...
郭晨。 譚冰梅 攝
11月16日,首個聚焦城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領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在深圳發布。據悉,“城市夢工廠”是以深圳特區建設發展集團為指導單位,由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騰訊、華為、ADU、浪尖集團、深業集團、深能環保等七家機構聯合發起的專注城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共同創新平臺。“種子計劃”則是“城市夢工廠”平臺首次公開亮相的孵化器,由上述七家發起機構聯合孵化,申報截止日期為12月30日。
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是創業“藍海”
“種子計劃”要實現怎樣的“城市夢想”?
“城市夢工廠”首任秘書長、深圳規劃院拓展中心主任郭晨在發布會上介紹,“在深圳,對于創業者而言,低門檻、小規模的淺層次創業已經趨于飽和,城市級創新是未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真正的藍海。”
郭晨指出,今天,深圳的城市化走到了一個分水嶺:傳統的、基礎的、硬件的、擴張式的城市化已走到了盡頭。未來,怎樣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需要深圳人自己去創新和探索。
記者采訪獲悉,城市級市場具有海量資源和海量需求的雙重特征,僅僅在城市交通這一細分領域就已經誕生了“打車”、“專車”、“拼車”、“租車”、“宜停車”等一系列創新公共產品。未來,在城市垃圾、環保、水安全、公共空間等一系列細分領域都將為創業者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專門從城市視角提供創業扶持的資源平臺和孵化平臺。
“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應運而生,專門聚焦于城市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領域的創新創業,而且令人關注的是,此次“種子計劃”由深圳本土七家機構聯合孵化,其中不少是業界的“冠軍企業”,如騰訊、華為、ADU、深能環保等等。ADU首席顧問陳陽認為,由這些冠軍企業共同推動的全要素創新,可以為深圳提供創新的、領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通過全球領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可以為深圳吸納來自全世界的人才、技術和資本。
本土企業將開放核心資源
“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個創業孵化計劃并不強調融資渠道、聯合辦公、代辦工商稅務等傳統的創業服務,而是開放深圳本土國企集群和民企集群的核心資源,為有志于城市級創新創業的團隊對接高端戰略資源。
“無論是開放華為的ICT技術能力、騰訊的云與互聯網入口、浪尖的全流程硬件研發系統,還是深圳規劃院的城市級公共產品系統建構能力,都是目前大眾創業者難以觸及的戰略資源。”郭晨表示,“這與全國所有的創投機構以及孵化機構形成了一種互補的、共生的同業關系。”
在導師方面,七家發起機構的決策代表會在各自的技術領域擔任首席導師,并根據入圍種子項目的特征與種子團隊的需求獨立定制導師團,在其他必要的技術領域還會特邀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出任導師。據悉,已邀請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擔任智慧城市方向首席導師、城市交通領域泰斗楊東援教授擔任智能交通方向首席導師。
此外,與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既歡迎商業項目加入,也歡迎公益項目加入。
“我們注意到,城市公共服務的供給并不總是與商業邏輯兼容,很多公益組織和社群組織一邊在艱難地維持生存,一邊為城市提供著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務。這樣的項目也許永遠不會上市,但‘種子計劃’愿意幫助他們成為具有市場生存能力的、自我造血的、成熟的社會企業。”郭晨如是說。
一位創投界業內人士認為,兼容公益組織和社群組織創業的孵化器在國內確實不多,深圳的這個創舉對廣大公益組織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據悉,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與深圳大學創業園已經率先和“城市夢工廠種子計劃”達成共同孵化意向。
■對話
“城市夢工廠”秘書長、深圳規劃院拓展中心主任郭晨:
市場化盈利是硬性孵化門檻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城市夢工廠”首任秘書長、深圳規劃院拓展中心主任郭晨就“種子計劃”的特點與各大媒體的記者進行了對話。他表示,除了最嚴苛的評委和最貼身的導師外,還為種子項目的最終出門設定了一個硬性門檻,就是必須實現市場化盈利。
南方日報:作為一個創業孵化計劃,“種子計劃”無疑是希望幫助創業者加速創新。你如何看創業者在企業資源和政府資源方面的現狀?
郭晨:在不同的創新主體中,大眾創業者這個群體,擁有最多的創意、最好的想法和最堅韌不拔的執行力,但同時,他們也擁有最少的資源。
那資源在哪?無論是土地、設備、技術、渠道,還是政策、市場準入,很多的高端資源往往都在政府和企業手中。于是我們決定通過“城市夢工廠”將強大資源開放出來,給那些最富有活力的創業者一個通道,為他們接入最急需的、最強的戰略資源。
南方日報:怎么接入?通過什么方式?
郭晨:我們的“種子計劃”不打算去提供已經飽和的重復資源,而是著力提供一些真正稀缺的戰略資源:比如騰訊的線上入口,無論是微信還是QQ,騰訊的線上入口非常強大;又如深業的線下入口,5000萬平米的物業面積足以支撐任何一個主打線下入口的創業項目打造支點項目;再如華為的全球網絡可為傳統產能的國際輸出打開第三條路;浪尖的15000項知識產權、深能環保領先全球的環保技術、特區建設發展集團的城市運營商接口、深規院的城市公共服務系統等,都可以提供給這些創新企業。
而像資金和場地這樣的傳統資源,種子團隊可以在全國上萬家創投和上千家孵化器中自由選擇。而且,種子計劃最終的項目推介,我們會向全國所有的同業機構開放。
南方日報:你們對“種子計劃”的市場化盈利是否有要求?
郭晨:除了最嚴苛的評委和最貼身的導師外,我們還為種子項目的最終出門設定了一個硬性門檻,就是必須實現市場化盈利。在這樣的資源堆積和強力孵化下,如果還不能實現市場化盈利,那最起碼不太適合以“城市夢工廠”為背書對外發布。